当前位置:

U21女排世锦赛 中国3∶1战胜克罗地亚取得开门红

(图1)

台胞世运会传火炬 “与马龙同场很激动”******

  图:台湾青年林书任成为成都世运会唯一的台胞火炬手。

  2025成都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至17日举行,主办方日前在成都、德阳、眉山三个城市进行火炬传递,而扎根四川大凉山种橄榄树的台湾青年林书任获选为唯一的台胞火炬手。他日前向大公报记者表示,对于能够成为世运会的火炬手,感到很荣幸,而且还能与同为世运会火炬手的奥运冠军马龙同场。这份传递火炬的荣誉属于所有在大陆奋斗、为两岸交流融合贡献力量的台湾青年。他希望更多台湾青年举起属于他们的火炬,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火炬手。\大公报记者 向芸成都报道

  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最近在成都、德阳、眉山三个城市进行,总里程11公里,共有120名火炬手参与其中。这也是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当天,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四川德阳三星堆博物馆祭祀台广场举行,接着前往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武侯祠、三苏祠、兴隆湖湿地公园等5个站点分段传递。在三星堆博物馆站,主办方安排唯一的台胞火炬手,扎根大凉山11年的林书任参与火炬传递。

  做“功课”探寻火炬手意义

  “我非常激动,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林书任说,4月下旬获知自己成为火炬手候选人,经过一系列推选流程后,直到活动前两天,才得知最终入选。他笑言,有点“受宠若惊”,“原以为我是台胞火炬手之一,没想到是唯一。”

  正式成为成都世运会火炬手后,林书任专门去做了“功课”,懂得了作为一位火炬手的意义:有别于运动员在竞赛场上的拚搏追梦,火炬传递是赛会唯一一个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和深度互动的领域,也可以传达团结、和平的意义。

  更让林书任欣喜的是,他在三星堆博物馆传递火炬,这一站还有中国乒乓球史上首位男子“超级全满贯”得主马龙等火炬手。“我来到大陆后开始看乒乓球比赛,知道龙队是‘六边形战士’,没想到能够同场传递火炬,见到他很激动。”

  之所以能成为世运会火炬手,林书任觉得可能是自己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作为北大博士,他是经过专业学术培养的学者;作为台湾青年,他是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力军;作为乡青,他是扎根大陆乡村工作的青年。而这些身份集于一身,则源于他追随父亲的脚步。

  大陆机遇丰富助台青年圆梦

  林书任的父亲林春福早在1987年就来到大陆投资兴业,之后林书任对大陆心生向往,不仅前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还于2014年前往凉山州,与父亲一同在当地种植油橄榄树、生产橄榄油。

  2011年,林春福非常看好大陆油橄榄产业,于是放弃在深圳的事业,来到四川大凉山,想种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油橄榄树。2013年林书任前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父亲已在四川凉山州冕宁县种下了600亩油橄榄树。

  事后他才明白父亲此举并非仅仅出于商业考量。十多年前,冕宁县只是一个抬头看天、低头种粮的贫困县,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村落只剩老人和孩子留守。林书任父子的到来,悄然让这里发生了一些改变:十馀年来,他们在凉山州打造了2.5万馀亩高标准油橄榄基地,带动6800余户农户年收入增长3倍以上。

  林书任的父亲曾对他说,“你要真正认识这个时代,就要到最基层。”在大陆的十馀年间,林书任从“台青”变成“乡青”,更深刻地领悟着这句话的意义。“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大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林书任看来,大陆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正吸引着更多台商、台青、台企前来逐梦、圆梦。台湾在乡建乡创、社区营造等领域起步比较早,台湾青年很适合把这些经验带到大陆,共同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大陆有各项利好政策、有美丽的绿水青山、有广阔的市场机遇,既能够让台青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也有社会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焦点追踪/深圳现“跑楼小孩” 代送外卖惹热议******

  “要不要代送,要不要代送?”七八月的深圳华强北商圈,每逢中午时分外卖骑手繁忙往来之际,都有一群孩子在街口往来揽接送餐上楼的“代送服务”。

  马克笔、便签纸,以及一张挂在胸前的纸质二维码,便是“跑楼小孩”的标配。这群年龄8岁至16岁的“跑楼小孩”活跃在华强北楼宇间,为外卖骑手代送“最后100米”,每单收取1至2元(人民币,下同)代送费,家长也乐见子女得到锻炼。但网上也有声音质疑,万一孩子或外卖发生意外应由谁负责,甚至认为有童工雇用之嫌。\大公报记者 石华、李望贤

  在深圳华强北商圈,众多电子商城内密布着大量商铺档口,由于地形复杂,许多电梯分区运行,繁忙时期需排长队,不熟路的外卖骑手容易因为迷路而送餐超时,于是衍生了帮外卖骑手完成送餐最后100米的“代送服务”。过往,“代送服务”者主要是一些熟悉地形的大妈们。近来暑假期间,许多中小学生加入了“代送服务”的队伍中,在网上引发关注。

  孩子熟悉楼栋 不担心安全问题

  4日上午11时,虽然深圳下起了暴雨,但仍有孩子打着雨伞等待生意,包括今年六年级的小林和弟弟。小林是第一批开始在华强北代送外卖的孩子之一,她的父亲在附近商城上班。她表示,只是想做点社会实践,攒点零花钱。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5点,大约送10多单,4天赚了124块钱。

  “2期,2期。”中午11点多,站在外卖骑手聚集的路口,小林吆喝着附近楼栋的简称。很快小林就接到了一名骑手的外卖,确认地址并收款后,立刻开始代送,约5分钟后送抵客户手中。“这一单的位置不是很熟悉,沿途问了两次附近的人,转了两圈才找到。”

  相比于职业代送的大人们手上满满当当将近十个外卖袋,小林说,小孩接单一般每次只送一单,“我送了4天,还没有接过投诉,有时候遇到不太熟悉的地址,会跟弟弟商量,如果弟弟熟悉就让他代送。”

  “这边也可以接单,有时我还会碰到同学。”眼看路口没有骑手到来,小林又迅速地绕着商场外围往前,打算走回刚才接单的路口。小林说,因为爸爸在商城上班多年,自己对楼栋相对熟悉,路上经常还会碰到爸爸的朋友,因此不担心安全问题。

  日收可近百元 “烧烤安排上了”

  据多名“跑楼小孩”反映,他们平均3-5分钟送一单,每天收入从20元-80元不等。

  记者了解到,多数孩子与小林一样,赚取的代送费成为自行支配的零花钱。在社交媒体上,记者见到有家长晒出孩子的“创业日记”──“平均每天挣60元,今天加个班挣80”、“干了快半个月,和同学一起,每天赚20元左右,雪糕、烧烤安排上了。”

  有孩子在网上看到相关视频,主动前来加入“代送”大军,也有家长带孩子来体验生活。小罗的妈妈在看到华强北“跑楼小孩”的短视频后,觉得这个模式很不错。4日一大早,母女二人冒着大雨从罗湖赶到华强北体验,目标是送满10个外卖。

  “第一单的时候妈妈陪我一起送,后边都是我自己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走时我就问一下路人。不到12点半,10个外卖目标已经完成啦。”小罗说完,拎着最后一盒外卖转身钻进商场中。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