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香港公开赛名单,国羽全主力,日本出新强档******
近日,世界羽联公布了2025香港羽毛球公开赛参赛名单,国羽全主力出战。9月份有多站高级别赛事,其中包括了香港公开赛(9.9-9.14)、中国大师赛(9.16-9.21)、韩国公开赛(9.23-9.28)。中国羽毛球队的重点是前两站,而韩国队放弃了香港公开赛,把重点放在了后两站。
香港公开赛级别为Super500,因此有正赛和资格赛,以下是各单项名单情况。
男单,国羽阵容:石宇奇、李诗沣、陆光祖、王正行、翁泓阳。去年的黑马闯进决赛的雷兰曦,没有报名,因此也传出了雷兰曦准备退出国家队的消息,真假难辨,请球迷仔细甄别。
奥运冠军安赛龙、大马名将李梓嘉都报名了本站赛事,安赛龙是去年的卫冕冠军。印尼名将乔纳坦没有在名单里,老将金廷携小将法汉出战。
女单,国羽阵容:王祉怡、韩悦、陈雨菲、高昉洁、韩千禧。
韩国队的缺席,让女单项目失去了悬念,日本老将山口茜同样没有报名,至于宫崎友花略显单薄,泰国军团稍逊一筹。不出意外,没有安洗莹的女单比赛,中国队将顺利会师决赛。
男双,国羽阵容:梁伟铿/王昶、陈柏阳/刘毅、黄荻/刘阳、谢浩南/曾维瀚,任翔宇/孙文骏(替补第9位)。
印尼临时组合阿尔菲安/菲克里暂时没有继续搭档,回到原配双阿组合,马来西亚男双集体出战,在没有韩国男双的威胁之下,有望继续创造佳绩。至于本土作战的中国男双,依旧风雨飘摇,看梁王组合的状态恢复得如何吧。
女双,国羽阵容:刘圣书/谭宁、贾一凡/张殊贤、李怡婧/罗徐敏、陈清晨/坑姝良。
中国女双军团只要有圣坛组合在,依旧是冠军最有力的争夺者。至于陈清晨/坑姝良组合,让人佩服女双教练组的冒险精神。
日本队终于拆对重组,志田千阳将搭档五十岚有纱出战,实力如何,还有待检验。另外印尼女双全部拆对重组,上个奥运周期的组合拉哈尤/拉马丹蒂破镜重圆。
女双报名的组合相对较少,中国香港队获得了很多资格赛席位。
混双,国羽阵容:冯彦哲/黄东萍、蒋振邦/魏雅欣、郭新娃/陈芳卉、程星/张驰、高家炫/吴梦莹。
从实力上看,国羽混双还是最强,凤凰和蒋魏有望继上届公开赛之后再次会师。大马组合陈堂杰/杜颐沩还是差一些火候,反倒是泰国组合德差波/苏皮萨拉以及个别印尼组合有机会突破中国队的壁垒。
刚刚复出并在澳门公开赛夺冠的丹麦组合克里斯蒂安森/博尔也报名了本站赛事,目前排在替补第4位,能否参赛还要等一个天赐的机会。
MLTT迎来 “东” 风:樊振东从“全满贯”到“操盘手”的跨界实验******
北京时间8月6日,美国职业乒乓球大联盟(Major League Table Tennis)官方宣布,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将对该联赛进行投资。这一跨界举动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更被视为乒乓球全球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美国乒乓球大联盟(MLTT)成立于2023年,由企业家弗林特·莱恩创立,旨在通过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提升乒乓球在美国的关注度。联赛采用创新的混合团体赛制,并允许球员同时参与国际赛事,这种灵活性使其迅速吸引奥恰洛夫、林昀儒等顶尖选手投资并参赛。
运动员话语权的质变
作为乒乓球史上第三位“超级全满贯”得主,樊振东在长达十余年的竞技生涯中,始终以“规则适应者”的身份存在:从青少年赛的11分制改革,到国际乒联对胶皮、发球规则的调整,再到奥运会团体赛制的变化,他的核心任务是在既定框架内追求极致竞技表现。但此次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局MLTT,标志着他的角色彻底逆转——通过资本介入,他将深度参与联赛赛制设计、商业开发策略甚至全球人才布局的决策过程。
这种转变的本质,是运动员从“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构者”的跨越。MLTT独创的黄金赛混合团体赛制中,关键分决胜局、跨协会组队 等创新规则的打磨,樊振东的职业经验将成为重要参考。正如他所言:“运动员最懂赛场需要什么,观众想看什么。”这种基于一线经验的规则设计,既能提升赛事观赏性,更能让运动员的利益在商业链条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商业价值的维度升级
樊振东的个人IP早已具备全球影响力——此前加盟德甲萨尔布吕肯俱乐部时,主场上座率从400人飙升至2000人,门票秒罄的现象印证了其“流量磁石”效应。而投资MLTT的动作,让他的商业价值实现了从个人符号到生态引擎的质变。
在MLTT的商业版图中,樊振东的角色体现在三个维度。竞技层面,若未来以“球员+股东”身份参赛,其赛场表现将直接提升联赛竞技水准;市场层面,全球影响力可吸引更多赞助商、转播商入局,完善乒乓球在北美的商业链条;文化层面,结合MLTT与中国国家旅游局纽约办事处的合作,他能成为中美体育文化交流的纽带,让乒乓球超越竞技,成为跨文化传播的载体。
这种多维价值的释放,远非单一赛事代言可比。正如NBA球星詹姆斯从球员到球队股东的转型,樊振东正在复制 “竞技成就-商业信任-生态主导”的递进路径,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商业生命周期开辟新范式。
项目发展的格局突破
中国乒乓球长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但独强的格局也让项目面临全球普及度不足的隐忧。樊振东的跨界投资,恰是对这一问题的主动破局——从“为国争光的冠军”到“全球推广的使者”的转变。
MLTT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职业联赛,而是以“连接不同文化”为使命的商业平台。奥恰洛夫、林昀儒等多国顶尖选手的参与,已形成跨国联动的雏形;樊振东的加入,则为这一平台注入了中国智慧。例如,他可将中国乒乓球的青训体系、赛事运营经验引入北美,帮助MLTT建立从青少年培养到职业赛事的完整生态,而非单纯追求短期商业热度。
这种转变的深层逻辑是:乒乓球的全球化不能仅靠中国选手在赛场上的胜利,更需要建立让各国选手、观众、资本共同参与的利益共同体。樊振东的投资,正是用资本的力量打破地域壁垒,让中国乒乓球的经验转化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从全满贯选手到联赛操盘手,樊振东的角色转换本质上也是一场“体育生命长度”的革命。在传统认知中,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巅峰期不过十余年,但他通过资本介入、生态共建,将自己与乒乓球项目的命运深度绑定,让职业生涯突破年龄与竞技状态的限制。
这种探索对中国体育界的启示尤为深刻:当运动员不再将金牌视为唯一归宿,而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项目的全球治理、商业开发、文化传播,不仅能延长个人职业生命周期,更能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或许未来,人们会忘记他在巴黎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具体比分,但会记住:有一位叫樊振东的乒乓球运动员,用一次勇敢的跨界,让这项运动在全球的版图上,多了一块充满可能性的新土壤。
原标题:《MLTT迎来 “东” 风:樊振东从“全满贯”到“操盘手”的跨界实验》
栏目主编:陈华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秦东颖